弈博雅围棋

做一名合格的围棋教师


1、围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事围棋教学是辛苦并快乐的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围棋教学活动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围棋的魅力使得很多爱好者投身围棋基层教学工作,而在当今这个知识倍增的信息时代,仅仅“学而优则教”是万万不够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围棋教师,除了满腔赤诚,还应该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做为一名围棋爱好者,笔者全职从事围棋教学工作虽短短数年,但工作中的磨练,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全面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迫切。


    围棋爱好者与围棋教学从业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具有普遍意义,而从事围棋教学,首先必须要具备师者风范。风范不是所谓的“风度”,“摆酷”、“拿谱”者,未必真才实学。为人师者,必先律己,方可律人。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师者首先要做到自身的品行端正,言行举止得体适度,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视己为楷模而效仿。师者对待事业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围棋课经常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这使很多全职教练被迫养成“昼伏夜出”的习惯,笔者刚刚从教时,自我管理方面多有欠缺,多次遭遇被学生“堵被窝”的窘事,尴尬,尴尬。又如,从教多年的教练经常提醒我们这些小辈,切勿赌棋。曾遇一年轻高手,身处教室之中,一边安排众多弟子对局,一边忙与拥趸吞云吐雾,大谈“彩棋经”。更有甚者,撇开学生不顾,约数友于室内或扑克声声,或方城鏖战。试问如此经营下去,还有哪个家长斗胆送子来此求“学”? 再者,从教要具备最基本的施教能力。某友棋力高超,品行为圈内津津乐道,平日里侃侃而谈,亦非内向。可站在讲台上,却知不能言,言不能尽,尽亦难详,仔细听下来,也许只有成年高手方能领悟,何况初学小儿,只是一头雾水,兴趣全无。另一类者,教授级学者实力,却不解少儿心理,虽敦敦教诲不厌其烦,陪学的家长甚是欣慰,可学生们却是兴致索然、精进迟缓,可惜,可惜。围棋教师的难处往往在此。认清不足,及时充电应该说是对症下药吧。


    棋力是制约教师水平的一个硬性指标。围棋教学普及速度之快,使教师匮乏的现状更加显目。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众多野战出身的棋手仓促上阵,抛开教法水准不谈,单就棋力而言,启蒙、初级的围棋课,也不能说是会得即教得。某老板慷慨激昂地投身围棋产业,兴办实体,而教学方面开展不尽人意。偶得高手相助,略见起色。只见教授内容之简单,便臆想更换人马,派亲信接管又能减少佣金开支,不料,教学质量直线下滑,学员流失严重。须知,授一需知十,知一授一,听者恐只解十之一。所幸当今资讯通达,网络普及,即使身处偏隅,提高棋力也非难事。


    亲和力、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也是围棋教师需要具备的。总说大人话,缺乏与学生们的坦诚沟通,就无法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态;家长面前摆“份”, 习惯于拿棋力衡量一切,如此“傲视群雄”,不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能否保住饭碗。无论是自立门户,还是给各类实体打工,有效地“推销”自己,“推销”围棋,是立足不败的基本技能。隔行不隔理,行行皆需如此。


    无论你是“个体户”、“打工仔”,还是围棋产业的经营者,相应的管理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系统的教案管理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完善的学籍管理可以树立负责的形象,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我所在围棋培训中心,所有的学员从到来的那一天起,授课内容、训练比赛成绩、棋谱、出勤、学费缴费等等,全部登记造册,定期通报家长,流失率相当低,试听后入学率很高。学校、教师负责任,家长当然放心了。


2、教学目标---培养“全才”


    从生命繁衍生息引申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步皆体现于教育,教育同时也是实施这种延续和进步的手段。围棋在中国,春秋时期就成为学习数学等学科的辅助工具,而后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如今的智力竞技项目,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科目等等,她在不同时期社会地位的逐步变迁,使之自发明至今数千年后仍生机勃勃。围棋内涵的不断扩充,也许正是先辈们在她身上注入了延续文明的基因,也许正因如此,我们身上都存在着这样的潜意识,即使经历过百转千折,仍旧义无返顾地选择从事围棋教学这神圣的工作,努力地“克隆”下一个自己。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只具备单一技术能力无法适应日渐趋细的而又多学科紧密结合的分工模式。具体到单项技能的学习,从教者也应充分地意识到这点。经常这么说,我们不仅教棋,也要教做人。说起来简单,做到、做好却并不容易。任何像围棋这样的边缘学科都有它共通的特点,它就像人类思维与广阔的未知世界间的窗口,我们从教者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打开这扇窗,同时教授培养其打开前方下一个窗口的方法和能力。


    有人认为棋的技艺包罗万象,教棋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了。其实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包罗万象不代表包罗全象。例如,围棋又名“手谈”,是指那灵犀间的无声沟通,并非仅指对局间沉默无语的表象。而很多对围棋及其被现代文明所赋予的新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往往是被后者先入为主了。所以很多家长仅仅是出自让好说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的想法才让他们学习围棋的。解释的俗气一点,比如一个学棋的孩子,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一名围棋教师,儿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他的老师只教会其盘中之道,同时又把他雕琢成标准的“沉默是金”,想象这个孩子站在讲台上时,怎样组织他的语言来传授棋道?笔者在授课中非常重视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初学者给各种棋型起名字,引导学生采用毛主席提倡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方式进行技术研讨,而非台上台下单向被动灌授,甚至在课堂上专门保留一段时间供学生们“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等等。


    我们都希望在教学中发掘出“奇才”,而不能把这种希望当作唯一的目标,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全才”。棋德养成的同时,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明传统德育教育和熏陶;严谨的棋艺教学,使孩子们拥有高超的才艺,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启迪孩子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宝库,使他们具备学习掌握其他能力的方法;触类旁通地引导,使孩子们理解围棋的美,陶冶性情,提升辨别、欣赏美的素质……德、才、智、美全面提高,才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


3、愉快教学与德育培养的统一


    米卢提倡快乐足球,曾经一度被贬斥、推崇、反思,忽而高峰,忽又谷底,着实“潇洒”走了一回。其实,“快乐”二字原本是代表先进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被长期急功近利的落后体制和思维模式所排斥、困惑罢了。我建议提倡“快乐围棋”,还孩子们以自由和谐、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把学习围棋当做非常愉快的事情来做。不要怕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放纵,因为孩子的天性纯真,而且求知又是人的本能,是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到教学工作中,让初学者对围棋游戏产生兴趣,对中游者鼓励,对领先者鞭策。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能用正确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棋盘上公平竞争带来的胜负,逐步培养他们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这不就是棋者所常说的“平常心”吗。如此也使我们明朗了许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全可以把对孩子们的德育培养与环境统一起来,而且是密不可分的。


    前面提到过求知是人的本能,另一面看,传授知识也是如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组织相对高水平的学生系统地辅导低水平学生。这可不是当老师的偷懒,这样的方式对参与其中的学生有多方面的帮助。低水平的学生得到师兄们的帮助,自然有助于提高棋艺,而且,同龄的孩子们之间融洽的无障碍沟通,不仅有别于师生间的单方面传授,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还要教导他们,他们水平的提高,是因为得到了别人无私的帮助,回报这种帮助的方式是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无私地帮助别人。引导高水平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语言表达等诸方面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在回馈曾经无私地帮助过他们的人。当然也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从而更加激发他们提高水平的欲望和兴趣。让孩子们理解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的价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还记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歌词吗,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德”吗。


4、紧密贴近实战应用的教学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这些是当代人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哲学理念。围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绝对必要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绝对不是片面地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并掌握理论,进而利用理论更好更有效地为实践服务。


    围棋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模式、方法,都要本着一个原则,一切为了孩子们能在实战中充分、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一切为“打赢”,只会背定式、做死活题,却不知如何在实战中运用,只能僵化孩子们的思维,桎梏孩子们的想象力。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水平接近业余段位以前,要安排他们接受自学能力培训课程。比如打谱的窍门,掌握记忆定式的规律,做题的思路,集体研讨的组织等等。当他们掌握了这些自学的基本技巧以后,教师只要系统地安排自学内容和定期检验既可。其它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大量安排以高质量实战对局、高清晰度复盘讲解为主的,全面贴近实战应用的教学内容。这个过程中,复盘讲解的主要是学生之间的对局,除了对棋局所包含并延伸的技术内容详加讲解以外,还要着重分析学生在局面变化中的心理活动和计算思路,传授并引导他们掌握实用的分析判断技巧,捋顺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甚至包括让他们观察了解如何实施并应对心理战的技能等等。从纯技术的角度解释,掌握综合手筋的计算与应用,优先于其它单项,因为各个单项技术,其最基本组成部分都是手筋组合。数年来的教学实践证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打造出的学生,实战应变能力在相当一个阶段遥遥领先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时间相当的其他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备的前提,学生自启蒙开始,就在一整套完善且稳定的教学大纲要求下学习,同时各阶段不同级别教师在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严格地遵守并完成大纲要求,才能得以实施。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微调是有必要的。如果无法满足这个前提,恐怕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

 

        文明的火炬需要传递,民族的传统需要延续,一切为了孩子,也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用心去爱自己选择的事业,用一颗真爱的、博爱的心为人师,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