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博雅围棋

竞技与文化意味着什么?

  引语:那时年少的他,由于胎记的缘故一直封闭于自己的天地之中。直到,遇见这黑白的世界。他是台湾围棋的第一个本土世界冠军。面对上天的恩宠,周俊勋深知棋上的胜负已不是自己的终极追求。而围棋若只论输赢,一定会丧失其文化的脉络。

  棋手简介

  周俊勋,1980年2月出生于台湾。台湾本土产生的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一品棋士(职业九段)。

  2000年获得台湾联电杯冠军。

  2001年的东钢杯、CMC杯电视快棋赛冠军

  2002年第14届富士通杯四强

  2003年亚艺杯、台湾棋院杯冠军、天元头衔。

  2007年第11届LG杯击败胡耀宇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现为台湾精锐队教练。

  输得蛮可惜

  棋事:您此次带队参赛梦百合杯,能介绍一下台湾的棋手?

  周俊勋:这次,台湾有两位棋手前来参赛。萧正浩是台湾内部选拔的种子选手,在台湾是头衔最强的竞争者。陈祈睿则是在五月的预选赛中打出来的新秀棋士,他是00后。这次比赛,对他们讲是一个磨砺棋力的好机会。

  棋事:在这次比赛中,他们的表现如何?

  周俊勋:第一盘都输了,输得蛮可惜的。陈祈睿跟童梦成那盘是非常好的棋。但因为陈祈睿是第一次参加世界赛本赛,在快要赢的时候有点患得患失。

  萧正浩输给了李乐。那局棋下得很细。官子阶段,萧正浩把距离拉开了。但读秒的时候,他有一两步没下好。最终被对方粘劫收后,输了半目。

  棋事:您曾参加过很多世界大赛。对这次梦百合杯,有什么新的感受?

  周俊勋:参赛棋手普遍低龄化。估计,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上,超过三十岁的棋手将会越来越稀有。现在,年轻棋手进步的速度太快了。

  回归文化的“道”之旅

  棋事:台湾现在是否也是这种状况?

  周俊勋:现在台湾最强的四个人中,王元均19岁,萧正浩27岁,陈诗渊三十岁。存在一个新老接替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年成立了一个精锐队。

  这支精锐队网罗了台湾优秀的年轻棋手,希望他们能够对上面的强手产生直接竞争力。

  棋事:那能稍微介绍一下精锐队的情况吗?

  周俊勋:精锐队于今年1月1日成立,是海峰棋院的老板林文伯先生赞助的。精锐队是两个队的统称。一个是精英队,由2014年台湾奖金排名前八的棋手组成。然后,新锐队,由十三名25岁以下的专业棋手组成。

  棋事:似乎从您学棋至今,台湾的围棋氛围也是越来越浓厚了。

  周俊勋:台湾围棋经历过几次大事件,对围棋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近几年张栩在日本的争霸,以及后来的棋灵王,再到我夺世界冠军。可是,每一个事件在台湾也就只能维持两三年的围棋热。

  现在,台湾学棋的小孩很多。但是,家长们一直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棋的小朋友,通常棋下得越好,书也就念得越好。所以,学棋的孩子是十有八九会回去读书。只有少数的一两个可以留下来继续走职业的道路。

  棋事:您认为,围棋应该处于教育领域中哪一种位置?

  周俊勋:现在,中韩基本把围棋当做体育在推动。而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之道。围棋是一种中国文化,有艺术的内涵,有很深的底蕴。如果仅仅把围棋当做体育竞技去推动,只论输赢,它一定会逐渐丧失文化的脉络。

  一个人要进步很难

  棋事:台湾围棋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很多希望在围棋上有进一步发展的棋手,会选择去日本学习。为什么?

  周俊勋:以前,台湾整体的围棋训练环境太差,棋手要想进一步深造很难。所以,家境好的小朋友就被送去了日本。我14岁成为了职业棋士。当时,在台湾基本没有同龄的棋手可以跟我一起训练。

  棋事:您能谈谈第一次来大陆学习的那段经历吗?

  周俊勋:我13岁时,第一次来大陆参加定段赛。拿到职业段位后,又申请参加了棋院的国少队选拔。但由于身份特殊,没办法正式参加国家队体制内训练。

  后来,棋院领导特批我自费在国少队跟小棋士们一起训练。那时,只要台湾没有重要比赛,我就会一个人飞到这边来学习。  

  棋事:您觉得那段时间的收获怎样?

  周俊勋:那是我棋力进步最大的一段时间。以前台湾的围棋水平,跟大陆有一段差距。在棋院能跟那么多高手一起训练,打开了自己的眼界。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个经历,也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棋盘是很神圣的天地

  棋事:看到在一个采访上,您曾谈到棋道、棋德的问题。

  周俊勋:这一代年轻棋手们的棋艺很强,每个都是超级高手。可是,围棋不只有棋艺。

  我学棋时接触的是日本的围棋体系。在日本,他们把围棋当做“道”的一种。比如茶道、棋道、剑道......每一种道是一门学问。那里不只是输赢。道有传承,需要习道者有一颗敬畏之心。

  棋事:能举例说明?

  周俊勋:譬如,在这次梦百合杯的赛场上,一些小棋迷拿扇子去找世界冠军签名。这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一些年轻的棋手直接就把扇子放在棋盘上签名……

  你们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我从学棋开始,就知道不应该将无关的东西放在棋盘上。棋盘是一方很神圣的天地。那上面亦有“神明”的存在。

  棋事:这些问题,好像很少会有人强调。

  周俊勋:现在很多小棋士虽然棋力很强,却没有文化上的传承。棋盘,好像只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这很可惜。我常跟台湾的小棋手讲:棋盘是有生命的。虽然,看上去它似乎不会讲话,但只要你稍稍留心,它就会对你有所呼应。

  现在的竞技围棋,让围棋文化中的一些很重要东西消失了。

  棋事:围棋文化还包括些什么内容?

  周俊勋:很多。比如,日本棋手在比赛时,一定是正襟危坐。棋手在日本社会的地位很高,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得体的穿着、坐姿,以及谈吐,会让全社会去尊重这个职业。

  现在很多棋士,你看到他的坐姿就会很难过。似乎只要能赢棋,其他的都不重要。

  《棋手无悔》

  棋事:您的新书《棋手无悔》,这个书名很有魅力。能谈谈写这本书的初衷吗?

  周俊勋:这本书有点像我这些年的自传或回忆录。写作的初衷是想把自己三十年来对围棋的理解和感受跟大家分享。

  这些年,台湾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民众一直处于懊恼、后悔的状态之中。书名“无悔”的意思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不后悔,但是要反省。现在,大家缺少一个反省的过程。

  棋事:对于一个出色的棋手来讲,什么是其必备的素质?

  周俊勋:竞技项目很残酷。对棋手来讲,赢棋像在天堂,输棋是在地狱。棋手,注定一辈子经历无数次的输赢过程。而输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其实,职业棋士都很聪明。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成为超一流棋士,有些人却不行?

  原因很简单。顶尖高手,最后较量的都是心理素质。

  更高的目标

  棋事:对围棋的残酷性,可曾有过切身的体会?

  周俊勋:2007年我赢胡耀宇拿世界冠军的那次比赛。当时是三番棋。赛前,我并没有想过能拿冠军。第一盘,我赢了。于是,有了一些想法。第二盘,我一度下得很顺,那时第一次觉得自己离世界冠军有多么的近。所以在收官阶段,我似乎一直处于一种神游的状态,想象着自己夺冠后的种种。结果小错不断,最终以半目告负。

  当时输完棋,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就像死掉一样。之后,整晚失眠。第二天开战时,我已有点万念俱灰。其实,那次我和胡耀宇都很紧张。而这样的对弈,最后比的就是运气了。虽然,要论实力,他比我强。

  棋事:您觉得这个世界冠军的荣耀,对自己、以及对台湾围棋有怎样的意义?

  周俊勋:夺冠之前的十几年,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尽力去下好每一盘棋,替自己、替台湾争取更好的成绩。而上天让我拿到冠军,应该是有特别的目的。冠军,让我一夕成名,也让我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责任不应只是单纯地在棋盘上争胜。我想,或许可以利用自身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广围棋。虽然,这样一来,棋上的成绩自会随之产生波动。现实就是这样。可是,我不后悔。

  棋事:推广围棋比自己作为棋手去争胜负的意义更大?

  周俊勋:今年,我已经35岁了。现在,整个世界棋坛都是年轻棋手的天下。因此,我希望台湾能够有一支更加年轻的队伍去征战沙场。相对于台湾的围棋推广,我个人的成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棋事:您怎么看中日韩围棋的现状?

  周俊勋:现在看来,日本的围棋推广最为辛苦。因为,年轻人的不感兴趣,日本围棋的发展已然出现断层。而,韩国这些年的电竞产业超强。那个圈子聚集了众多的年轻人,甚至专业棋手。因此,韩国围棋也有点势微。

  台湾的问题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递减,导致新增围棋人口也在逐年递减。其实,我们很羡慕大陆的棋手。这边的形式一片大好,再加上习大大的支持,前景无可限量。假如,大陆的围棋教育能够更注重些围棋的艺术和文化,将更加完美。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棋事:这么多年,您在棋上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周俊勋:应该是自信心吧。因为胎记的关系,我小时候是一个忧郁自闭的小朋友。很怕面对人群。而在围棋圈,我从来没有遭受过歧视或者排挤。所以,也让我更愿意投入在围棋当中。

  这一路走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同时也收获了大众的认同和喜爱。这让我很开心。我常开玩笑地说,围棋是我的大老婆。这一生中,它是我最重要的东西。即使,将来不能下职业赛,我也希望可以一直与棋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棋事:能谈谈您的“围棋世界”?

  周俊勋:围棋真的很棒,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有机会学棋。我喜欢“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这八个字。棋上的选择,有时候对自己有利的,并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一步。局部,永远没有全局重要。就比如,相对台湾围棋的推广,我宁愿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因为,那里始终是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