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学围棋的历程中,尤其是刚上入门班的孩子,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下棋不仅能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学围棋的角色。
对于家长陪伴孩子学围棋这件事,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分享的核心是:家长一定要当孩子学围棋最大的精神后盾。
为什么这么说呢,刚在入门班学棋的小棋手一个人在棋盘上“战斗”,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在这个时候,孩子就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了。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需要把情绪价值拉满。
不过有些家长并不这么做,成人的理解能力较强,还有一些稍有围棋基础的家长,在陪孩子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想赢孩子。
如果输了,这时候孩子的心情是非常难过的,甚至是没有人比他更难过。这还不算,最担心的情况是,由于身边的亲戚朋友或者伙伴,并不是特别了解围棋,又不了解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付出,妄加评论,说一些非常消极的话语,这就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打击。
其实,孩子在刚刚学棋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态度和兴趣的培养,这个阶段最好的做法是,可以让孩子每次课后给自己讲解内容,家长作为听众,认真向孩子学习,这些方式都会极大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养成兴趣并长期进步。
1.不要过多的说教
遇到问题,先安慰、再教育,这是我们一直推荐的方式。
如果一遇到问题,家长上来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告诉孩子我是对的,你错了,你必须听我的。
这种做法只会把自己推到孩子的对立面,产生天然的对抗情绪,并导致你很难得到孩子内心的真正认同,很多时候,教育并不是给孩子讲道理。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教育是:“不讲道理”,只谈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才会有真正“听话”的孩子。
2.有问题不要一直说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现象,如果先请一位刚刚在玩棋盘的同学先上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效果不好,然后再提醒他可能是因为玩棋盘错过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这种效果就会好得多。
如果揪着一件小事不放一直说,就很容易演变成对抗。
在围棋课堂上,我们特别推荐多点趣味,少泼冷水,尽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知识上。少一点内耗,多一些松弛感,再添一些趣味,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更集中。
3.不要把鼓励演变成争辩
生活中,很多父母一开始都是怀着鼓励的初衷去跟孩子沟通,可是不知道怎么地,后面就逐步演化成了争辩,甚至是争吵。
我们可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在孩子看来,他们并不会这样想,认知上的天然差距,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去填补。
多给孩子一些接纳与理解,包容与退让,我们才能更容易赢得孩子。
为了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进步,我们要求入门和初级班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上亲子课堂,其目的一是让家长掌握一定的围棋基础知识,在家陪孩子下棋,其二是让家长了解近一段时间以来孩子的学习情况。
当孩子有了兴趣后,家长就可以“功成名退”了,他们已经会主动规划学习了。这个时候的家长的棋艺也只是出于很基础班水平,而孩子的进步又非常快,家长已远远不是不是孩子的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