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博雅围棋

这些有趣的围棋故事你知道吗?

  一方纹枰,数百枯棋。在小小纹枰上,我们可以看到运动、韵律、对称之美,感受到舒缓、抑扬、狂肆的节奏。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乐此不疲,也演绎出许多趣闻佳话。

最早的围棋高级黑

代表人物:孔子

  《论语·阳货篇》里,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用白话讲就是,你们啊,整天吃饱了无所事事,这样是不行的哦。闲着没事来一局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后来被汉宣帝刘询搬出来作“挡箭牌”。他常和一个叫王褒的臣子纵情狩猎、赏玩辞赋,当时的大臣多有非议,刘询回敬说,你们这些人不要再说三道四了,要知道上古的孔子比你们不知要高明到哪里去,他说下围棋总比无所事事好,何况我玩的是更高阶的辞赋,能教化四方,没准鸟兽草木也能听一两句进去。

臭棋篓子:专和孩子下棋

代表人物:王导,刘彧

  三国魏晋时期是围棋的第一个巅峰,棋弈之道在社会上层极为盛行。梁朝《棋品序》中就有记载,生动地表述了当时围棋活动的盛况。就连曹操、孙权等政治大腕都是棋迷,就好比现在商界的高尔夫球,不会下围棋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当官的。比如东晋名臣王导,史书上记载和他对弈的都是儿童。

说出千古名句的:竟然是个“棋盲”

代表人物:苏轼

  明代王如锡所纂的《东坡养生集》中,收录了一首《观棋》诗。在诗中,苏轼自称并不懂棋,却能悠然地看别人下棋而不觉得厌倦。在引言中,他写道:“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尽管苏轼不懂棋,他说出了围棋界的千古名句“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死前还要下两盘:骨灰级棋

痴代表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戌刻逝世。去世前一天,他下了两局棋。从日记可以断言,临死当天早晨,曾还下过两局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骨灰级棋迷。《清代轶闻》记载,曾国藩曾重金邀请晚清国手周小松对弈,以资消遣。周小松毫不留情,让了九子不说,并将曾的棋盘分成九个“品”字,意为“九品”,使他大失颜面。曾国藩一怒之下,将周逐出府门,原先应允的厚金也一分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