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围棋避坑指南 -
别让“赢棋至上”
毁了孩子的围棋之路
“这一次考不上就别学了!”有太多棋童家长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当“赢棋”成为衡量围棋价值的唯一标准,孩子失去的不仅是兴趣,更是受益终生的思维能力。
“唯结果论”正是摧毁孩子天赋的无形“杀手”。
在孩子学习围棋的道路上,“赢棋才是硬道理”的观念,让不少家长把孩子在围棋比赛、对弈中的胜负当作衡量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认为只有不断赢棋,才意味着孩子棋力进步,才对得起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这种片面的认知,恰恰是学围棋过程中最容易陷入的大坑,它正一步步侵蚀着孩子学棋的初心与乐趣。
当“赢棋至上”的观念占据主导,孩子在围棋学习中承受的压力会与日俱增。每一次对弈,孩子不再是单纯地享受思考和布局的乐趣,而是被 “必须赢”的念头紧紧束缚。输棋后,他们可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沮丧,甚至对围棋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即便赢了棋,也只是短暂的喜悦,很快又会被下一场比赛的压力填满。
这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会让孩子失去对围棋原本的热爱,将一项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活动,变成一场痛苦的煎熬。
而且,过度追求赢棋,会阻碍孩子棋力的真正提升。围棋的魅力在于其变化万千,每一局都是全新的挑战。如果孩子只关注输赢,就会急功近利,在对弈中一味追求快速取胜,而忽略了对棋局的深入思考、对局势的长远规划以及对对手策略的细致分析。
他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复杂的局面,探索新的战术和思路,而是满足于用熟悉却可能并非最优的方法赢得胜利。长此以往,孩子的思维会被局限,棋力也会停滞不前,难以在围棋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鼓励孩子珍惜每一次对弈的机会,引导孩子欣赏围棋的艺术性和策略性。
当我们放下对输赢的执念,转而关注孩子眼里的光、手中的温度、心中的热爱,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围棋智慧。
学围棋,切莫让“赢棋至上”的错误观念阻碍孩子前行,让他们在围棋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快乐成长,才能真正领略围棋的无限魅力,收获更宝贵的财富。
赢棋是围棋的终点,却应是教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