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伴着新学期的临近,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也将开始下半程的争夺,但热闹的背后问题不少。与纯“自给自足”的上海大学生围棋联赛相比,拥有官方支持的北京大学生联赛办赛并不顺利,特别是在第三届开赛前差点“夭折”,大学生们感受到自主办赛的艰难。
对此,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生联赛组委会负责人——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大二学生吴凡和各高校围棋协会负责人。如何让北京大学生联赛继续走下去?寻找靠谱的团队和增加学生围棋爱好人群是最好的答案。
1
难点
办赛人毕业 接班人难觅
与上海大学生围棋联赛相同,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也是自发性的非盈利赛事。2012年,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职业棋手薛磊、柳思博和清华大学的孙华卿创办了比赛,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大力支持,通过北京围棋基金会每年向大学生联赛提供八万元的经费。
有了资金保证,北京大学生联赛顺利地办了起来。不过,在两届联赛之后,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遇到了大难题,不是资金,而是办赛的方式。与上海大学生联赛相比,北京大学生联赛先一步进入了办赛负责人“新老交替”的时代。
吴凡告诉记者,作为大学生自主举办的比赛,从赛程设置到赛事到宣传,所有办赛的环节全部由大学生独立完成。而在联赛创办人薛磊毕业后,始终缺少强有力的“接班人”。第二届比赛的三名负责人也陆续毕业或者淡出,办比赛这项工作更成为无人愿意承担的重任。
在学生棋手眼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比赛本身,怎么下棋怎么交朋友。至于怎么办比赛,要做什么,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这让一直在组委会工作的吴凡十分困扰,第三届比赛之前大家一度都以为这个比赛要办不下去了,当时我也很灰心。”
显然,没有专业的办赛团队是北京大学生联赛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第三届比赛之前,读大二的吴凡被选中成为比赛的负责人,她也辞去了在大学围棋社团的职务,专心办比赛,但很多时候还是力不从心。“我非常喜欢这个比赛,也希望一直做下去。当时接下来这个任务也是热情特别高,特别想做好,因为不能耽误学习,还一度和家里闹翻。”在她和组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比赛开办了,并针对赛事做出多项改革,但从目前办赛效果来看,他们依旧需要一个专业的策划团队或者合理的比赛规划。
2
难点
影响力有限 场地难保证
除了自主办赛的困难,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在各学校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够。
在北工大、北理工联队对阵农大的比赛中,比赛被安排在北理工的主场进行。根据比赛的流程,承办主场第一件事情就是借教室作为比赛场地。当天的比赛被安排在学生活动中心进行,虽然场地不正规但起码有了下棋的地方。
一些时候,学生们会遭遇借不到教室的窘境。“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借不到教室,比如学校老师嫌这件事很麻烦,就不会批给我们。”
在高校,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被看作本校围棋社团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固定的场所供学生训练。在比赛之前,主场领队要负责商借教室、布置赛场等一系列工作。在记者采访的几所高校中,几乎每个领队都遇到过借不到教室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找校领导而不是团委,后来学校就变得很支持,”吴凡说。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能够通过大学生围棋联赛和高校直接展开合作,对于联赛的举办会似乎会是更好的开始。
3
难点
围棋人口少 推广不理想
除了办赛上的难题,大学生围棋的普及工作似乎也没有跟上来。联赛办了三年,学生中下棋的人有没有增多?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与普通高校相比,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棋类活动开展非常多,由于之前有棋类特招的政策,两个学校的棋队水平非常高。但在普及方面,即使是这两所高校,也难谈乐观。
据北京大学围棋协会会长李志垚介绍,北京大学的围棋队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围棋队,一般由专业特招生组成,多为职业棋手以及业余六段,水平很高,通常会参加校际对抗的比赛。另一部分是围棋协会,一般由爱好者组成。
李志垚告诉记者,在北京大学围棋协会,共有100多个成员,经常参与协会活动的也就20个左右,通常这些爱好者都是以前曾经学习过围棋甚至是昔日的冲段少年,真正从大学接触围棋能够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我们真正的普及是开设一门围棋限选课,很多人都会上那个课,大家都是通过那个课学围棋,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很少。”
对于办赛艰难的联赛来说,围棋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显然并不到位。在各个主场,记者看到的是学生们仅关注于下棋本身,更像是“内行人”的“内部交流”。在各个主场,没有过来“看热闹”的同学,学生们也没有组织宣传活动的意识,比赛看起来仅仅是比赛本身,并没有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围棋,并参与其中。
三年的联赛,越来越多会下棋的学生毕业了,很多队伍面临着无人下棋的局面,虽然大学生联赛实现了自己办赛,但并没有完成在高校普及围棋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个联赛,我们上大学之后可能就不会下棋了,但其实全北京会下棋的大学生就那么几个,大家都认识。”一位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四学生告诉记者。
■变革
联赛走出去
京沪切磋棋艺
从史上第一次首都28所高校参与、200余名高校棋手参与的超大规模比赛至今,昔日让大学生骄傲的“小围甲”已经走到了第三年。今年北京大学生联赛也将迎来最重要的变化——走出去。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大学生联赛队伍增加至19支,甲组8支、乙组11支。同时,比赛赛制也进行改革,从去年的14轮缩短到10轮,每轮最多允许一名职业棋手上场,同时开放外援,校友和老师均可以代表学校参赛。同时,为了鼓励各队学生领队的工作,还进行优秀领队的评选,让各校通过比赛更多地宣传和普及围棋文化,获奖的领队可以获得参与“南北交流”的机会。联赛除了拥有自己的期刊、还有主题徽章和宣传条幅,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今年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要走出京城,他们将与上海大学生围棋联赛展开一次“南北交流”的活动,除了切磋棋艺,还会进行比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