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宏围棋道场是当今围棋教育界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所学校甚至被行内人称为围棋界的黄埔军校。
现在稍一盘点北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围棋道场,就会发现葛道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旗舰式存在。而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有道场的赫赫战绩,还有被外界疯传的魔鬼训练。是什么让这个地方成为如此被瞩目的一个焦点?线索交叠,最终都重叠到一个人的身上:葛玉宏——这个道场的创始人。葛玉宏08年开始办道场,这是他到北京的第五年。“不疯魔,不成活。”这话用在这里似乎是出奇地恰如其分。
葛玉宏在自己做道场之前,曾带着跟随他的学生转战过不止一个道场。从聂道到马道,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他与自己的学生们同甘共苦,只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但08年的定段赛,马道成功进段的10个职业棋手中,没有一个是葛玉宏带出来的学生。痛定思定之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围棋道场,并且于第二年的定段赛上收获了14个创纪录的成绩。一站成名。在荆棘丛中,怀雄鹰之心,不论坦途还是小道,只要义无反顾,终会迎来自己的远大前程。这条在很多英雄片中一用再用的定式,终于在现实中落地了。
一度,葛玉宏被称为草根老师。这个草根老师的严教,由于其道场高入段率的曝光,曾引发当时的媒体热议。到底教育需不需要惩戒?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与现代的教育方法哪一种更适合培养优秀的围棋人才?舆论的看法颇多。甚至连马未都加入到了这场人声鼎沸的辩论之中。出乎意料的是,适当的惩戒——这个被葛玉宏成功鉴证了一把的儒式教学法,逆势而起,最终得到了大众的认同。显而易见,葛玉宏是一个慈父型的严师,他与自己的学生朝夕相处。而惩戒有度的他,从始至终所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道场在刚刚创办的时候,葛玉宏曾去韩国取经。韩式道场,属典型的父子型道场。无论是管理,还是生活,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庭氛围。韩国人讲究传承。一名棋手,一旦进入某个道场定段成功。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是他永远的家。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而感恩与回馈也同时成为这名棋手责无旁贷的人生义务。
葛道的管理模式与训练模式,似乎有不少韩式道场的痕迹。但究其本质,这只是一种东方传统教育理念的延续。葛玉宏说,前几年,为能让更多的孩子定段成功,他也采取了一些填鸭式的教学,这在他实属无奈之举。而其实,他更希望他的学生都能成为有才华,有个性,有思想的棋手。
一路走到现在,葛道在圈中的特殊位置,以及目前无人可以匹及的高度,都使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变得不同凡响。而打造这个巅峰之地的推动力不止来自其众多的追随者,更来自葛玉宏永远不会磨灭的那个理想,以及对中国围棋事业的责任。
但,好像一直都是这样,理想中的阳春白雪,很难不被这纷纷扰扰的红尘染上一些尘埃。葛玉宏骨子里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私人道场,能一直走到现在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的注入。他每年都会将利润的80%投回道场建设。但经济的缺口依然是他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他成名之后,曾有日本企业家向他伸出过橄榄枝,邀请他去日本发展围棋教育。但这对于葛玉宏而言,充其量只是他前行途中的一个小小佐证,甚至连小小的诱惑都称不上。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在中国。
葛玉宏要办的是高端的围棋道场。为了这一目标,他提高了入学的门槛。业余5段将成为一条不可更改的基本入学条件。方案一旦实施就意味着要将30%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劝退。而这一举措,无疑又将是目前一直争夺生源的围棋教育圈中的一条爆炸式新闻……其实,话至此已经不必多说,葛玉宏的目标已经清晰可见,他就是要打造一所围棋界的黄埔军校。而这座从来没有被复制被超越的圣殿会在这里诞生么?
前几年,葛玉宏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了欧洲围棋训练中心。他希望藉此将围棋文化推向世界。围棋是属于东方的一种传统文化,西方本是围棋的沙漠。沙漠建绿洲需要的不只是财力的投入,更需要建设者高瞻远瞩的眼界。当欧洲的学生成功入段,所有的功夫显然没有白费。虽然,葛玉宏知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然可以预见一个璀璨无比的未来。
葛玉宏自嘲,说自己把围棋界的所有脏活累活都干遍了,还乐此不疲。有时,他会畅想自己桃李满天下的未来。而那时的他将会是围棋界最幸福的人。他说,其实围棋做的是理想而不是钱。但富有也是注定的。再过10年,所有的一切都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人总要有自己的理想,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话究竟能被多少人理解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当事人自己明白就好。前几天,葛玉宏发起了一个小型众筹。他想为学生们成立个小图书馆。因为,在他所去过的地方中,最美的都是图书馆。他要将这美好传递给他的每一个学生。其实,对他而言,书和棋都是一种理想化的代表。在这个理想中,它们是和融为一的。既真实又纯粹。
文 棋事记者 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