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博雅围棋

《棋事》专访牛力力:为何吴清源十番棋不败

 

              

 

    作为吴清源大师的助手,牛力力没有被淹没在棋圣的辉煌之中。她更像一个幸福的传递者,乐此不彼地将一代围棋大师的精神与棋艺传递给更多的人。


  牛力力,1961年出生于黑龙江,吴清源大师助理,围棋活动家、围棋专栏作家。


  14岁学棋,15岁进入集训队。


  1977年进入国家队,与马晓春一起成为聂卫平当时的首批弟子。


  1982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第四名。


  1985年升为五段。


  1989年赴日本留学,后成为围棋大师吴清源的助手。


  作为吴清源大师的助手已有二十多载,如今的牛力力在举手投足间更显一份婉约与宁静,颇有吴先生的谦谦君子风范。在这个神奇的黑白世界,受人敬重的吴清源当是一种绝响,而我们能去敬重并感受他,是一种福祉。


  (新浪编者注:本文大约完成在吴清源逝世前两天,原文刊载,缅怀大师)


  棋事:您接触围棋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牛力力:我学棋比较晚,14岁才接触到棋。在职业棋手里面,比我接触得晚的人可能不多。


  其实,我一开始的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自从接触了围棋,才知道围棋比乒乓球不知要好玩多少倍。之后的课余时间,我都是跑去下围棋了。


  棋事:学棋这样晚,您是怎么走上职业围棋道路的呢?


  牛力力:能成为职业棋手首先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是哈尔滨的业余冠军。在他的教导下,我75年开始学棋,76年就参加了全国比赛。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聂卫平先生。后来到日本就遇到了吴清源先生。所以说,我是老师运好。在师运方面,好像上帝特别眷顾我。


  棋事:您跟聂卫平先生最早接触是什么时候?


  牛力力: 76年全国比赛集训时,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聂老师。那会儿,白天下完棋,晚上我们就去他的房间复盘。后来到了国家队,也是聂老师一直带着我和马晓春。应该说我在国家队期间下过的每一盘棋,聂老师都给我复过盘。我很感激他。虽然说我的棋艺差很远,但是仅有的一点棋艺却是聂老师教的。


  棋事:后来是什么样的一个机缘去日本见到吴清源先生的呢?


  牛力力:我是89年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后去的日本,现在已经有25年了。当时,出国热盛行。那时日本围棋属于领先水平,大家都很向往。


  我们那一代学的都是吴老师的书。《黑布局》和《白布局》等五卷书,我们就是靠这套书学的围棋。日语里有一句话,就是云彩上面的人。那会儿我们觉得,吴老师就是云彩上面的人。非常崇高,像神一样的人。我是以学习的目的去的日本,后来就待了下来,并有幸做了吴清源老师的助手,帮忙整理吴老师的书以及处理其他的一些事情。就这样一直做了二十多年。现在,我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整理过多少吴老师的东西。能给吴老师写书,自己觉得特别的荣幸,其实也有点忐忑不安,总怕写不好。


  棋事:你记得第一次见到吴老师时的情况吗?


  牛力力: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中国。1985年,吴老师在战后第一次回中国。那时候,我们在参加全国比赛。当吴老师走进了赛场那刻,大家都激动不已。我记得当时我们还和师母一起合影,很遥远以前的事了。当时的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表达。


  棋事:您是怎样一种机缘成为吴老师的助理的呢?


  牛力力:那时候,芮乃伟在吴老师那里学棋,是她介绍大家去的。


  我记得第一次去吴老师家,是和芮乃伟,张璇,马亚兰一起。我当时就坐在吴老师的对面,大家很高兴地摆了一盘棋。其实很多事随着岁月的流淌都已遗忘,但那一幕却是记忆犹新。那天,吴老师给了我们一人一张亲手写的棋谱,非常珍贵。虽然,后来吴老师还给过我很多棋谱。但是那张的意义不一样。我一直珍藏着。


  我写的第一本死活题的书,吴老师给题名叫“寿石不老”。之后的一本吴老师提的是“自强不息”。 因为是吴老师起的名字,我就把书中每道题都编了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也称不上成语。因为还得让日本人明白,太中国化也不行。那套书,后来获得了好评。他们觉得挺那个题目很新颖。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一直住在千叶,在东京的东边。吴老师过去住在东京,9年前搬到了小田原。以前去他东京的家坐电车大概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的路程就更远了。虽然路途劳累,但每次从老师那里回来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因为跟吴老师和师母讲话,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们都非常单纯,特别善良。我跟他们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所以每次回来都特别高兴,真是浑身充满力量,即使有什么疲乏劳累,也都不知道去哪了。


  棋事:吴老师平常是怎样讲解围棋的?


  牛力力:当时,吴老师在日本有个研究会,以前一般是在会里跟棋手交流。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棋手。芮乃伟,王立诚,麦克雷蒙这些棋手都去过吴老师的研究会。像王立诚,他后来在日本拿了多次棋圣等头衔。


  吴老师二十一世纪围棋的理念,培养了好多年轻棋手。只要入会的棋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吴老师的水平很高,但他希望能让更多的爱好者明白围棋。所以,吴老师的棋讲得都非常细致。大家都以为,“中和”怎么样的难。其实,他不会去谈那种云里来雾里去的理论。跟他摆棋,他一说话就直接能进入主题。


  我记得有一次王立诚的七番棋决赛后,很多一流棋手集体复盘研究。有一步棋,王立诚刚一摆出,瞬间吴老师就指在一个位置上。大家一看,全傻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大家都觉得吴老师的那一步棋好得不得了。是让你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的那种招数。在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吴老师的感觉瞬间就能出来,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


  棋事:跟随吴清源大师这么多年,他还有什么让您感触比较大的地方?


  牛力力:说起吴老师,大事小事挺多的,有好多故事。电影《吴清源》的编剧阿城老师说,在中国有很多东西都没传承好,但吴老师在日本却传承了中国的文化。这不是虚话。吴老师对四书五经真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他跟人聊古文,不仅说得出出处,还能给你解释意思,然后他会引申出很多相关的东西,转眼就成了一篇文章。所以,我现在特别后悔,没有把吴老师的这些话都录下来。


  此外,吴老师以前赢了那么多十番棋,应该说是很辉煌。但我们回中国的时候,我问他,你觉得以前那个时候幸福还是现在幸福?他说,当然现在幸福啦!我问为什么。他说,中国现在一天比一天强大,看着让人舒畅啊。而且,现在多好,和平!


  假若换做一般人可能会觉得那时候自己天下无敌,该多得意。但吴老师亲身经历过战乱,所以老人家最希望的就是和平。相比世界和平,他觉得自己的辉煌是无所谓的事情。


  以前,他必须面对胜负,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必须赢。所以,不难想象他的压力。一位日本作家说:吴清源大师有着雄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所以他面对胜负时稳得住。因为他有着这种精神的力量,所以才能在当时的十番棋上战无不胜。


  棋事:吴老师平时跟你们讲得最多的是什么?


  牛力力:吴老师很重视人之间的缘分。跟他有缘的人,他都会很好地对待。哪怕只是萍水相逢的一面,他也会善待。你想世上那么多人,能够相遇肯定是有缘。吴老师重视所有的缘分,对谁都一样平易近人。


  还有,他经常讲:我有我的使命,你有你的使命。我说,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觉得谈使命有点夸大。但吴老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活着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工作不该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吴老师最希望就是世界和平。因为他深知战争的痛。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通过围棋传播和平。我在日本、欧美也教过很多学生。语言不通都没事,下完一盘棋大家立刻成为了好朋友。这就是围棋的魅力。


  吴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跟他越接近,你就越会觉得他的好。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地把吴老师的这些精神、棋艺传承下去。


  棋事:在您的认知里,围棋到底是什么?


  牛力力:围棋是什么?说法就太多了。首先是立场。像吴老师,他肯定想通过围棋,增强大家的交流,并促进和平。还有就是阶段性。对于围棋的业余爱好者,我觉得开心比什么都强。既然是兴趣,那开开心心就好。


  孔子说,做事的最高境界要“乐而为之”。就是做事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像咱们过去总说“刻苦用功”。其实一说“刻苦用功”,就已经把所做的这件事归到苦的类别里面了。对于吴老师而言,在摆棋时,他肯定是快乐的。你可以说他很努力,但“苦”这词肯定是用不到他身上。围棋所包含的境界与内容太多了。要我说明白围棋到底是什么,很难一言蔽之。


  棋事:现在吴老的身体怎样?


  牛力力:现在他每天躺着的时候多,毕竟一百岁了。不过身体各方面的状况都挺好。大多数时候,我会先跟他摆棋,让他高兴。摆完棋后,我们才会再说其他的事情。


  后记:


  在采访结束时,牛力力女士特别致谢了吴清源百年寿诞活动的嘉宾以及主办方。她一再向记者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媒体向他们致谢。而这也是吴清源老师的愿望。


  致谢:杨振宁、梅葆玖这些老先生,以及到会和未到会的所有嘉宾,包括因病未能来的田壮壮导演的母亲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蓝。棋界的老师与朋友因是自家人就不一一致谢了。但可以看出大家都很尊敬吴老师,我代表吴老师在此感谢大家。这次晚会的成功举办,还得多谢河山一局棋全体员工的辛苦付出。他们任劳任怨,就是想做得好一点,给老人家一个祝福。所以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牛力力


  文/《棋事》记者 容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