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棋盘虽小,却妙不可言。热爱围棋,或许并不需要持之过紧。所以谈论围棋,也自少不了人间的烟火。因为再绚烂的辉煌也离不开凡间的修炼。孔杰如是。
孔杰,1982年出生于北京,中国职业九段。
2000年因进入春兰杯四强而成名,被誉为春兰少年。
2009年第21届亚洲杯快棋赛连胜韩国三大高手(姜东润、李昌镐、李世石)夺得冠军。
2009年12月第14届三星杯获得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
2010年2月第14届LG杯决赛2比0零封李昌镐夺得第二个世界冠军;
2010年6月蝉联亚洲杯快棋赛冠军;
2010年7月第23届富士通杯决赛战胜强敌李世石,夺得第三个世界冠军。
孔杰的思考:
“胜亦欣,败亦喜。坦然面对胜负的心态很重要。”
“很多事情仿佛都在变,但倘若带着深层的透彻思维去看,兴许能发觉实际它们并没有改变。也许生活态度变了,思想观念变了,形象变了,兴趣变了.。。不变的是一个棋手对棋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比赛很残酷,有胜利也有失败,但不管怎样,所有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比输赢更可贵的是顽强拼搏的精神!”
“岁月不光只在脸上留下痕迹,更在心里留下烙印,时刻鞭策着无论再长的等待,都值得为之付出全力。不光是为了一个结果,更是为了让自己无悔无憾。”
“我想,一个步向成功的人就是这样,不是想着如何停下来,而是想着,怎样走的更远更远.....。。”
“想想围棋,将伴随我一生,带给我快乐、向往、希望、痛苦、低落、挣扎、幸福。所有的这些感受汇聚起来,那才是人生吧。不经历痛苦,又如何感知幸福。愿将围棋,谱成曲,写成诗,永远不朽。”
“胜亦欣,败亦喜。坦然面对胜负的心态很重要。”
究竟围棋之外的世界,对棋手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说,棋盘中的招招式式既然已经可以涵盖弈的全部内容,那么凭什么又说棋外的人生亦是弈之精神的范畴?孔杰说,对生活的全盘敞开或许可以让棋手重新审视这个玄妙的纹枰世界。
棋事:2000年获得春兰少年美誉之后,你似乎有很长的一段沉寂期。那段时间,你有怎样的感受?
孔杰:其实那段时间,我的等级分还可以,在棋手排名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但就是没有特别显著的成绩,比如一下子夺得世界冠军,或者拿几个国内冠军。自己在春兰杯上的超水平发挥,可能给大家了一种第一脚踢得太高的感觉。你想,第一次进入世界比赛,就拿了一个第三名,成绩一下子太好了。
2000年,我十八岁,是参加国际比赛中的年轻的棋手之一。其实,自己那时候还没达到夺冠的水平,所以夺冠属于超水平发挥。比赛之后,依然是我的成长期,棋也在慢慢走向成熟。看似后来的成绩下降,其实是正常的一种状态。
棋事:拜刘小光老师为师,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孔杰: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经验。其实,围棋本身主要是靠自我的修炼。像现在的国家队,一些大的棋手并不要求坐班制。主要是让他有一个自己支配的时间,去进行自我的训练。正如那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棋事:在春兰杯对弈时,你觉得跟平常相比有怎样的差异?
孔杰:在国际大赛上,实力肯定是最重要的,但心态也非常重要。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你会明显感到紧张。一紧张,思维就会收到局限。这很容易影响棋手的正常水平发挥。
我记得有相当一段时间,中国棋手的整体成绩不好。而围棋爱好者对我们的期望又比较高。所以那段时期,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一旦输掉比赛,棋手就会受到爱好者的指责。
有时会形成一种怪圈。这次下不好,下次还不好,再下依然不好。那时候,输的其实不是棋力而是心力了。
其实,都说下棋要保持一个平常心。但是这个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棋事:你能具体阐述一下怪圈是什么吗?
孔杰:有时候,围棋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比如说两个人水平差不多,而这个棋手对那个棋手居然会有五连败六连败甚至七连败这样的成绩。这就很奇怪。因为按概率学来说,输赢应该是各占百分之五十。这是因为败的一方陷入了这种怪圈。
输得多,信心慢慢也就没了。这样,棋手在比赛中就会显得比较急躁。而且即使真占优势,依然还是会依照惯性去担心自己会再失败,于是真就出现问题了。其实失败的原因就是信心的缺失。
现在,中国棋手的成绩甚至已经盖过了韩国。这时你会发现,赢的越多,就越有信心;越有信心,成绩也会越好。而失败的一方却是一败再败,这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现象。
棋事: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孔杰:首先要坚持,不能被失败打败。放弃,肯定是输。所以,你一定要坚持,要有自信,要一直朝着目标去迈进。这个非常重要。很多事情,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说,一天就能有所突破,或者突然醒悟了就马上能够换一个新天地。还是要不断地去努力。也许当时没有很好的表现。但时间长了,终会有突破。这也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另外,想跳出这个怪圈,就要把胜负看得淡一点。围棋讲究境界,常常说功夫在棋外。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会带来不同的棋境。把自己的眼界放大。这样,你会发现棋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输就输了,自己努力了就行。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发现压力其实也没那么大。
棋事:结婚之后,你走向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能谈谈你那时的感受吗?
孔杰:09年,自己成绩上的爆发有诸多的原因。理想的实现,信念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其实每个棋手都会有不同的突破的时机。当我有了自己所爱的人,当你有机会站到这个圈子之外,你会发现人生除棋盘上的东西还有很多美好的存在。比如说爱情,婚姻,以及对未来人生的憧憬。这些看似是围棋之外的万事万物,却可以让棋手从某个新的视角去理解棋所表达的内涵。但当你一切准备就绪,拿冠军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棋事:据说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勇敢的心》?
孔杰:这是一部经典电影。影片体现了一种做人的勇气。有时候看一些励志的电影,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决断力。下棋是需要勇气的。尤其在决定胜负成败的时刻,那关键的一步,不是向左就是向右。如果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则会贻误时机。其实,围棋的每一步都充满选择。而人生也是如此。
如果棋手实力相当,在关键时刻拼的主要是勇气。所谓的破釜沉舟,就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继续往前冲。勇气会提升你的战斗力。会让你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棋事:你是怎么理解围棋的呢?
孔杰:围棋,应该可以用玄妙这个词来形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很东方的思维模式。我以前给外国的围棋爱好者讲课,他们的思维就很不一样。围棋中存在一些很模糊的东西,相当于哲学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的存在。而外国人认为科学应该严丝合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比如围棋在刚开始布局时,其实走哪里都可以,因为可以有很多种的选择。但外国人就会不理解,觉得你一个世界冠军这么高的水平,怎么会连这个都分辨不出来。
围棋,既有竞技性,也有文化性。这种根深蒂固的带有文化性的思维模式就决定了在欧洲棋手中很难出现那种厉害的棋手。围棋很玄妙。它无法量化,每一局棋需要棋手自己的判断。
棋事:你能用语言来阐述一下这种玄妙吗?
孔杰:围棋讲究境界,就像武侠小说里面武林高手讲究人剑合一的境界一样。要想下好围棋,最高境界要达到人棋合一。直白点,就是全身心地投入。
围棋里很多东西,如果不懂的人怎么看也不懂,懂的人就会很痴迷。这不是语言所能尽述的。
棋事:作为棋手你怎样看待大众的崇拜?你认为对弈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孔杰:有竞技就有胜负。有胜负的东西,自然比较有趣。有时,棋手也会因此被看成英雄。更有甚者,有的爱好者会把某些职业棋手看做神一样的存在。围棋的深奥与玄妙,自会随着岁月沁浸出一个棋手由内至外的光彩。其实,对棋手而言,他只是专心于所喜之事。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珍珑棋局”,并不完全是编出来的。珍珑棋局,在围棋中也是真有其事。有时候一步不可思议的棋,或按常理来讲很差的棋,绝对不会走的棋,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就会成为一步很好的棋。而在书中破解了那一局棋的却是一个不懂棋的圈外人。这种暗合道妙的情节安排,或许才是对弈之境的真实诠释。
文/棋事记者 容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