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弈博雅围棋俱乐部获悉:上周2013年全国围棋定段赛在扬州落幕,25位幸运儿从555名参赛棋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职业初段,成功率仅为4.5%,甚至远远低于高考本科录取率。在全国围棋逐步普及的今天,这条通往职业的必经之路却远比高考残酷得多,这不仅意味着不超过5%的录取率,还意味着艰辛的学棋之路以及并不明朗的未来。
定段棋手平均15.6岁
诞生于1982年的“围棋高考”今年创下了参赛人数最多的纪录。555人竞争25个职业棋手名额(其中男子20位,女子5位),也进一步拉低了职业棋手的录取率。
这些年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上屡获佳绩也进一步催生了国内的围棋热,不少家长希望通过围棋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得中国的围棋人口进一步膨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棋童多达数千万人,其中一部分棋手也希望能够通过定段赛步入职业棋手的行列。
事实上要跻身定段赛,此前还需要通过各种拔尖又拔尖的考核,从万
余人淘汰到最后,只有数百人能够有资格争夺职业初段称号。
当然不少参赛棋童的家长也承认参加定段赛并非未来一定选择职业棋手之路,即围棋作为一大特长,方便高考招生以及就业。例如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招收围棋特长生,而拥有段位的棋手教授围棋也普遍收入不菲。不少人其实就是为了有职业棋手身份,将来就业、上学能占些优势,才挤到这条拥挤的道路上。
正是这样也导致了这些年定段低龄化的现象。以今年为例,定段成功的孩子平均年龄大致在十五六岁,参加比赛的孩子基本上从11至24岁不等。
学棋时间平均10年以上
创纪录的参赛人数必然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激励竞争,但大多数棋手以及家庭付出的并非常人可以想象。
从这几年的定段赛来看,孩子如果从11岁开始冲段的话,平均需要五六次方可成功。女棋手的成材路则更漫长,平均需要打7年,才能上岸。而成功者无论男女,学棋时间平均都在10年以上。
13岁的成都男孩廖元赫就是在3年前开始北京道场的训练生活。年纪尚小的他却在此前已参加过四次定段赛。从学棋到成为职业初段,廖元赫一家投入了很多。“一路学棋花费40多万元,母亲前几年辞职陪读也损失了30万元的收入,加上其他开支,差不多有80万元的投入。”廖元赫的父亲廖建才感叹,从棋童到职业初段这条路“太难,太不容易”。
棋坛前辈劝诫勿弃学业
那付出良多成为职业初段是否又意味着一条光明的职业路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围棋定段制20多年,产生职业棋手400多人,但至今活跃在一线的强手也不过60人,因为绝大多数职业棋手都是从事教棋等与围棋有关的工作。
陈祖德、王汝南等棋界前辈从来不主张孩子放弃学业,一心成为职业棋手;常昊、俞斌说他们一定要教孩子学棋,但不一定要成为职业棋手。身在职业棋界,深知职业棋界的残酷无情。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孩子长时期不读书后不愿回学校了。家长的心态是已经投入这么多,再继续坚持吧!”杭州围棋学校校长杭天鹏也希望更多家长和孩子能清醒地审视他们的围棋梦,“现在每年定段的孩子走上顶尖能有几个?如到后来转行或教棋,文化缺失造成的能力弱化,也会带来很多苦恼。琴棋书画传统四艺,围棋离文化远了。”
尽管没有获得职业初段,但这次参赛的上海棋手徐进还有另一个身份——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22岁的他曾在聂道、葛道学习,最终回归大学。“我发现他彻底离开职业围棋后,心情放松了,反而进步了,大学功课每门也在七八十分。”徐妈妈感叹道。
或许未来的定段赛依旧残酷,但或许有更多的方式让这种残酷的竞争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光明。
●奖金:围甲中主力年薪可达一二十万,国内赛事中,快棋奖金10至30万元,慢棋奖金50至60万元,世界级比赛的公开赛奖金可达180万元。
●升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招收围棋特长生。
走向职业围棋
●耗时:男棋手平均5至6年,女棋手平均需要7年。不论男女,学棋时间平均10年以上。
●学费:从进入道场学棋到成功定段,至少耗费达人民币40万元,其中还未计入父母陪读等费用。据《东方早报》